校教〔2017〕5号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3〕10号)要求,按照教育部的统一安排,我校将于2017年9月接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为做好审核评估迎评促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审核评估评建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教育部审核评估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为统领,结合我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战略与山西发展的需要,抓住国家“双一流”的战略新机遇,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评建工作以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应以创办国内一流的本科教育为目标,通过评估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
1.通过评估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2.通过评估建设,要强化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丰富优质人才培养资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人本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通过评估建设,要进一步总结凝练我校的办学特色,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4.通过评估建设,要使学校的教风学风出现新气象,教学管理达到新水平,教学成果获得新突破。
二、总体要求与工作重点
(一)总体要求
审核评估评建工作遵循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注重以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目标性原则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科学制定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目标,关注办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多样性原则注重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发展性原则注重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
(二)工作重点
审核评估涵盖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工作“五个度”进行审核。一是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二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三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四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五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以上这几个方面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评估专家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审核,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质量做出全面的判断。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重点强调教学过程管理,强调质量监督评价,强调质量持续改进。
三、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一)审核评估领导组
组 长:黄庆学
常务副组长:沈兴全 李 明
副 组 长:刘润祥 翟 健 李晋平 吕永康 吴斗庆 树学峰 梁卫国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和部署全校审核评估工作,审议审核评估工作的重大事项,审定《九游会俱乐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九游会俱乐部自评报告》、《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
(二)审核评估工作组
组 长:沈兴全 李 明
副组长:王宝俊 孙桓五
成 员: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校团委、计划财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国际合作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校园规划与建设处、招生与就业处、图书馆、档案馆、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校友会、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人、各学院院长
职 责:在审核评估领导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布置和落实审核评估迎评建设工作。
(三)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办公室
主 任:李 明
副主任:孙桓五 郝雪玲
成 员:教务处 学校抽调人员
主要职责:
(1)负责审核评估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实施、推进、检查、督办等工作;
(2)完成最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整理、汇总、上报等工作;
(3)完成《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撰工作;
(4)负责将各项目组撰写的自评报告进行统稿,完成学校自评报告的初稿、二稿、三稿和终稿;
(5)编印自评报告浓缩版,发全校各相关部门学习;
(6)完成审核评估支撑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7)完成进校考察专家案头材料的准备工作;
(8)熟悉“审核评估管理信息系统”,随时查询有关信息;
(9)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审核评估项目组
1.定位与目标项目组
组 长:黄庆学校长
牵 头:发展规划处
成 员: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
主要职责:
(1)撰写自评报告的相关部分,提供支撑材料。
内容包括:
①学校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②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③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④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⑤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⑥教学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⑦自选特色项目。
(2)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2.教师队伍项目组
组 长:吕永康副校长
牵 头:人事处
成 员:教务处、科技处
主要职责:
(1)撰写自评报告的相关部分,提供支撑材料。
内容包括: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3)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4)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5)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6)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7)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8)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2)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3.教学资源项目组
组 长:李晋平副校长
牵 头:国有资产管理处
成 员:计划财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国际合作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校友会
主要职责:
(1)撰写自评报告的相关部分,提供支撑材料。
内容包括:
①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②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③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④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⑤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率;
⑥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⑦社会捐赠情况。
(2)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4.培养过程项目组
组 长:李明副校长
牵 头:教务处
成 员:学生处、校团委、科技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国际合作处、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主要职责:
(1) 撰写自评报告的相关部分,提供支撑材料。
内容包括:
1)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情况;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
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的程度;
4)考试(考核)的管理与考试方法的改革;
5)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6)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7)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8)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9)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10)学生国内外访学情况;
1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12)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结构调整;
13)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14)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15)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16)教材建设与选用;
17)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措施与效果。
(2)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5.学生发展项目组
组 长:刘润祥副书记
牵 头:学生处
成 员:教务处
主要职责:
(1)撰写自评报告的相关部分,提供支撑材料。
内容包括: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4)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5)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6)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7)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6.学生生源和就业项目组
组 长:吕永康副校长
牵 头:招生与就业处
成 员:教务处
(1)撰写自评报告的相关部分,提供支撑材料。
内容包括: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3)学校提高生源质量的措施及成效;
4)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5)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
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2)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7.质量保障项目组
组 长:李明副校长
牵 头:教务处
成 员:各学院
主要职责:
(1)撰写自评报告的相关部分,提供支撑材料。
内容包括: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5)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6)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7)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8)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9)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10)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11)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2)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8.宣传组
组 长:沈兴全副书记
牵 头:宣传部
成 员: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
主要职责:
(1)制订评估宣传工作计划;
(2)编制有关审核评估工作的宣传材料,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加强网站建设;
(3)制作学校改革与发展成果展及宣传片;
(4)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9.督察专家组
组 长:翟健副书记
成 员:督导组、若干专家待定
主要职责:
(1)审阅二级学院、学校自评报告;
(2)审查支撑材料准备情况;
(3)进行二级学院的自评提出整改意见;
(4)督察二级学院整改情况;
(5)督察学校其他相关部门整改情况;
(6)迎接专家进校考察。
10.专家进校接待组
组 长:黄庆学校长
成 员:校长办公室
主要职责:
(1)制定专家进校考察接待方案,提交领导组审议;
(2)完善专家进校考察方案;
(3)负责接待进校专家。
11.服务保障组
组 长:吴斗庆副校长
牵 头:后勤保障处
成 员:校园规划与建设处、保卫处
主要职责:
(1)提出专家进校考察方案;
(2)推进各校区环境综合治理;
(3)督促检查校园环境;
(4)迎接专家进校考察。
12.学院评估组
组 长:李明副校长
成 员:各学院
主要职责:
(1)认真学习审核评估有关文件政策和学校编印的学习手册;
(2)贯彻落实学校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3)制定本单位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及阶段工作计划;
(4)开展学院自评工作;
(5)负责本单位教学档案、支撑材料的整理工作;
(6)向学校提供所需支撑材料资料;
(7)对督察专家提的整改意见认真落实整改;
(8)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自评报告浓缩版;
(9)抓好日常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营造评估氛围;
(10)迎接专家进校考察;
(11)认真做好审核评估领导组和评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评建阶段与工作任务
评建工作分为“动员和培训”“自评和自建”“预评”“校内整改”“迎评准备”“正式评估”及“整改和提高”七个阶段,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如下:
(一)动员和培训阶段(2017年3月3日至3月31日)
全校各单位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和《九游会俱乐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习手册》等教育部及学校相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明确审核评估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各教学单位按要求成立审核评估组织机构,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是审核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学习执行我校审核评估方案,认真制定本单位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具体任务:
1.成立审核评估工作机构,正式启动审核评估工作;
2.召开审核评估领导组会议,审议学校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3.召开评建办公室工作会议,学习研究审核评估相关政策和方案的内涵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解;
4.召开审核评估工作动员大会,邀请校外专家解读审核评估相关政策和方案的内涵要求;
5.各学院成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构,组织开展审核评估内涵的学习和研讨,准备自评工作;
6.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我校审核评估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做到职责清晰,责任到人。
(二)自评和自建阶段(2017年4月1日至5月31日)
各学院、各项目组依据审核评估的审核项目、要素和要点撰写自评报告相关部分;全面检查本部门本科教学工作状况,收集、整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资料,形成支撑材料;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和建设,具体任务:
1.各项目组组成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审核评估工作,根据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开展评估建设,完成自评报告相关内容的撰写;
2.学院在自评的基础上,按照审核范围要求,扎实开展自查、自评和自建工作;
3.各项目组开展支撑材料整理工作;
4.各学院、各相关部门针对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建设方案,及时报评建工作办公室备案,并进行整改建设;
5.根据各项目组和学院的分项自评报告完成学校自评报告初稿的撰写,并提交领导组审议和征求意见;
6.督察专家对二级学院的整改情况进行督察,对自评报告的初稿进行审阅;
7.学校召开评估工作会议,听取各院自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安排布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三)预评阶段(2017年6月1日至6月30日)
根据学院自评的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开展整改建设;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学校预评估,根据预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自评报告,充实各项材料,持续改进。具体任务:
1.根据领导组和各方意见完成自评报告的二稿、三稿和终稿的撰写;
2.召开审核评估领导组工作会议,听取各评估专项组工作进展;
3.完善相关支撑材料的准备工作;
4.学校召开评估工作会议,听取各院自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安排布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5.聘请校外专家,按照教育部评估工作程序,进行校内预评估。
(四)校内整改阶段(2017年7月1日至8月20日)
根据预评结果进行全面整改,具体任务:
1.根据预评估的反馈意见,制定校、院两级整改工作方案,进行整改;
2.督察专家督察各学院各部门整改情况;
3.编制《自评报告浓缩版》并发放学校各相关部门学习。
(五)迎评准备阶段(2017年8月21日至9月11日)
落实审核评估专家现场考察方案,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迎评氛围与环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场考察。具体任务:
1.制定和细化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接待方案;
2.细化专家进校案头材料;
3.各学院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思考准备专家深度访谈内容;
4.督促校园环境检查和综合治理;
5.完成学院迎评环境布置和氛围营造;
6.完成其它各项迎评准备工作。
(六)正式评估阶段(2017年9月12至9月15日)
按照接待方案迎接专家进校考察,具体任务:
1. 实时查看“审核评估管理信息系统”,了解专家调阅资料情况;
2. 协助教育部专家组完成进校考察工作。
(七)整改和提高阶段(2017年9月16日至~)
根据教育部评估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持续、系统地开展整改建设工作,直至下一轮的评估。具体任务:
1.根据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
2.召开审核评估工作总结大会,全面深入进行整改。
五、评建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是学校近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抓手,对我校冲击“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审核评估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审核评估的迎评促建工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院党政一把手是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认真履行评建职责,充分调动本单位教职工参与评估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评估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学习,把握重点
虽然我校在2003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的佳绩,但是,这次审核评估作为国家现行的“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项评估,与以往的水平评估在评估理念、评估方法、评估程序、评估重点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具有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新、纪律新、要求新等特点。要做好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就要深刻领会审核评估的思想理念和内涵要求,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的“一坚持、两突出、三强化”。即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二十字方针基础上,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评促建,重在建设
要将评估建设作为全面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声誉的难得机遇,要坚决摒弃“可有可无”“事不关己”的思想。要认识到参加审核评估是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免费的体检”,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以平常心、正常态正确对待审核评估;以学习心、开放态积极开展评建工作;以责任心、认真态扎实完成工作。迎接审核评估不是单纯为了评估而评估,而是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要将评估建设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统一,要结合我校冲击“双一流”、建设成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相结合。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建立和完善本科教学过程全方位监控、持续改进等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运行机制。
(四)统筹协调,有序推进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全部教学单位。评建工作要在审核评估领导组的领导下,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评估阶段任务要求,科学部署,强化落实,保证各阶段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评建过程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沟通协作,全校各部门协调一致,积极配合,携手共进;既要保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又要保证在评估建设上的精力投入,确保评建工作有序推进。
审核评估是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将会对学校的办学声誉产生重大影响,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大局。全体师生员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团结奋进,全力以赴地做好评建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促进我校冲击“双一流”,使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
1.九游会俱乐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2. 九游会俱乐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及支撑材料任务分解
附1
九游会俱乐部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一、审核评估领导组
组 长:黄庆学
常务副组长:沈兴全 李 明
副 组 长:刘润祥 翟 健 李晋平 吕永康 吴斗庆 树学峰 梁卫国
二、审核评估工作组
组 长:沈兴全 李 明
副组长:王宝俊 孙桓五
成 员: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校团委、计划财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国际合作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校园规划与建设处、招生与就业处、图书馆、档案馆、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校友会、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人、各学院院长
三、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办公室
主 任:李 明
副主任:孙桓五 郝雪玲
成 员:教务处 学校抽调人员
四、审核评估项目组
1.定位与目标项目组
组 长:黄庆学校长
成 员:发展规划处、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
2.教师队伍项目组
组 长:吕永康副校长
成 员: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
3.教学资源项目组
组 长:李晋平副校长
成 员:国有资产管理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国际合作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校友会
4.培养过程项目组
组 长:李明副校长
成 员: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科技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国际合作处、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5.学生发展项目组
组 长:刘润祥副书记
成 员:学生处、教务处
6.学生生源和就业项目组
组 长:吕永康副校长、
成 员:招生与就业处、教务处
7.质量保障项目组
组 长:李明副校长
成 员:教务处、各学院
8. 宣传组
组 长:沈兴全副书记
成 员:宣传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
9.督察专家组
组 长:翟健副书记
成 员:督导组、若干专家待定
10.专家进校接待组
组 长:黄庆学校长
成 员:校长办公室
11. 服务保障组
组 长:吴斗庆副校长
成 员:后勤保障处、校园规划与建设处、保卫处
12. 学院评估组
组 长:李明副校长
成 员:各学院
附2
九游会俱乐部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及支撑材料任务分解
审核 项目 |
审核 要素 |
审核要点 |
负责单位 |
1.定位与 目标 |
1.1办学定位 |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2)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
发展规划处、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
1.2培养目标 |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
发展规划处、教务处 |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3)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发展规划处 |
2.师资 队伍 |
2.1数量与结构 |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
人事处 |
2.2教育教学水平 |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 |
2.3教师教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
教务处 |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
人事处、教务处 |
3.教学 资源 |
3.1教学经费 |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
计划财务处 |
3.2教学设施 |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
国有资产管理处、教务处、科技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 |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
教务处 |
3.4课程资源 |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
教务处 |
3.5社会资源 |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社会捐赠情况 |
人事处、国际合作处、校友会 |
4.培养 过程 |
4.1教学改革 |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
教务处、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 |
4.2课堂教学 |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教务处、科技处 |
4.3实践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
教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工程训练中心 |
4.4第二课堂 |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
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国际合作处、国际交流学院及各学院 |
5.学生 发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招生与就业处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
学生处 |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学生处、教务处 |
5.4就业与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招生与就业处、教务处 |
6.质量 保障 |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教务处 |
6.2质量监控 |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教务处 |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
(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
教务处 |
6.4质量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教务处 |
自选特色项目 |
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
发展规划处、教务处、各部门 |
注:负责单位为多个部门的,字体加粗部门为牵头单位。